[1] 胡瑶.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芥菜的抽薹效应研究[D]. 西南大学, 2008,(10) .
[2] 卓祖闯. 大白菜耐抽薹性状遗传规律分析及其分子标记的筛选[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S2) .
[3] 魏丽华. 萝卜—芥蓝杂种F_1代创制及其诱发的表观遗传变异[D].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7) .
[4] 朱俐. 水体中痕量双酚A、烷基酚、菊酯类环境激素的测定及它们与ctDNA相互作用的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10,(07) .
[5] 姚军. 白菜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染色体倍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10,(03) .
[6] 杨小明. 春甘蓝耐抽薹性鉴定方法的研究[D]. 西南大学, 2009,(10) .
[7] 杨勇. 不同耐抽薹性大白菜春化及抽薹前后生理特性的变化[D]. 天津大学, 2009,(04) .
[8] 张慧蓉. 萝卜抽薹生理特性与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2) .
[9] 宋贤勇. 萝卜花芽分化、抽薹与内源激素和DNA甲基化关系的初步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2) .
[10] 张秀武. 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