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杨鹏. 小麦白粉菌群体对三唑酮和喹氧灵的敏感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2] 柴贵贤. 辣椒疫霉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致病机理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3] 徐静静. 大豆疫霉分子检测及SSR标记的开发[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10)
.
[4] 雷娜. 番茄黄萎病抗病基因Ve的分子标记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08,(01)
.
[5] 杜洪忠. 马铃薯晚疫病菌抗阿米西达突变体的诱导及其DNA指纹分析[D].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1)
.
[6] 王鹏. 大豆疫霉菌的分子检测[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
.
[7] 陈晓玲.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基因分析及分子鉴定[D].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8] 胡北明.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剖析我国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改革[D]. 四川大学, 2007,(03)
.
[9] 姚国胜. 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06,(08)
.
[10] 朱志成. 对三唑酮不同敏感性小麦白粉菌菌株的RAPD分子检测[D]. 吉林农业大学, 2006,(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