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彭志方. 主体性的内在困境和出路[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4) .
[2] 赵健楠. 信息认知观的内容、基础及其影响[D]. 吉林大学, 2007,(04) .
[3] 马金伟. 人的主体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析[D]. 郑州大学, 2006,(12) .
[4] 孔祥艳. 信息的物质性[D]. 黑龙江大学, 2006,(12) .
[5] 贾云秀. 网络时代人的主体性[D]. 河北师范大学, 2004,(04) .
[6] 王建江. 信息化中哲学认识论的新特点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02,(02) .
[7] 宋艳梅.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主体性问题[D]. 山西大学, 2011,(03) .
[8] 赵利芳. 胡锦涛“人的发展理论”研究[D]. 山西大学, 2011,(03) .
[9] 宋勇. 回归生活之路——日常生活批判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1,(S2) .
[10] 汪光文. 主体意义世界的建构[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