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晓航.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D]. 吉林农业大学, 2004,(04)
.
[2] 乔飞. 桃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雌蕊败育性状的定位[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1)
.
[3] 董星光. 梨抗黑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0)
.
[4] 高妍.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AFLP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5] 王富荣. 桃野生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D].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2)
.
[6] 王成. 筛选与桃花粉育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及SCAR标记的转化[D]. 延边大学, 2006,(12)
.
[7] 朱莎. 番茄雄性不育基因(ps-2)的分子标记研究[D]. 西南大学, 2006,(12)
.
[8] 赵成日. 应用AFLP标记构建珲春桃×正满早生遗传连锁图谱[D]. 延边大学, 2005,(01)
.
[9] 辛翠花. 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04)
.
[10] 张学宁. 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果实酸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03,(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