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洪慧娇. 小柴胡汤方证研究及临床应用规律探讨[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7,(05) .
[2] 韩佩玉. “症—证”关联的方证判别规则及模式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12) .
[3] 熊兴江. 方证对应理论及其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中的运用[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01) .
[4] 吴彦岚. 乳腺增生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5] 程维德. 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证的临床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6] 魏晓冬.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观察[D].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9,(04) .
[7] 王毅. 茵陈蒿汤及其类方治疗黄疸证治规律研究[D]. 湖北中医学院, 2008,(10) .
[8] 黄新凯. 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型间质性膀胱炎临床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9] 朱寒阳. 桂枝汤及其类方临床应用规律研究[D]. 湖北中医学院, 2008,(02) .
[10] 曾怡祯. 朱建贵主任医师应用经方方证的临床经验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