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娜. 乌头有效部位中双酯型生物碱吸收转运及机制的体外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09)
.
[2] 吴小愚. 临床常用乌头类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07)
.
[3] 王艳美. 乌头类有毒中药毒性成分对心肌细胞膜受体作用机制的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07)
.
[4] 蒲友明. 藏药铁棒锤炮制“减毒存效”的质量评价初步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07)
.
[5] 刘伟.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体内有毒动植物成分检测中的应用[D]. 复旦大学, 2009,(03)
.
[6] 梁俊玉. 彝药“都拉”的生药学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07)
.
[7] 阿萍. 工布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D]. 四川大学, 2004,(01)
.
[8] 王衍堂. 生草乌水提液心脏毒性体内外试验研究[D]. 四川大学, 2008,(05)
.
[9] 许勇华. 川乌中生物碱的提取及其杀虫活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10] 童星. 中华常春藤中皂苷类成分和挥发油分离分析研究[D]. 中南大学, 2008,(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