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忠第. 《伤寒论》的人参应用规律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2] 李娴. 六味地黄丸中成分在健康大鼠和肾阴虚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D]. 山东大学, 2010,(10)
.
[3] 王延辉. 慢性肾衰竭阳虚证的证候学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6)
.
[4] 刘敏. 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人参应用配伍及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7)
.
[5] 陶有强.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湿病”治法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6] 来硕. 辛热药对正常及虚寒模型鼠肝代谢酶CYP3A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7] 张斌. 中药四性理论的表述及黄连、栀子、干姜、附子对正常大鼠效应的实验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10)
.
[8] 张汝仙. 虚寒证模型大鼠性腺轴能量代谢及生殖激素水平的研究[D]. 河北医科大学, 2009,(01)
.
[9] 马骥. 《易经》的取象思维方式对咏物诗的影响[D]. 延边大学, 2007,(06)
.
[10] 陈志杰. 李中梓的医学学术思想研究[D]. 河北医科大学, 2007,(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