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济. 非霍奇金淋巴瘤血浆GM-CSF、G-CSF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D].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1,(04) .
[2] 陈降华. 猪IL18、GM-CSF、IFNγ与PCV2ORF2重组腺病毒共表达及免疫增效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11,(03) .
[3] 张连霞. GM-CSF对肥大细胞蛋白酶激活受体表达和介质分泌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探讨[D]. 汕头大学, 2009,(03) .
[4] 魏雅. FLT3-L/GM-CSF对DC细胞的体外刺激以及DC-CIK体外培养方法的研究[D]. 河北医科大学, 2009,(01) .
[5] 周峰. ~(131)I-GM-CSF的制备与特性的分析[D]. 苏州大学, 2008,(11) .
[6] 李佩尧. 血管内皮细胞中缺氧相关基因的可变剪接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8,(11) .
[7] 黄泽棋. 结核分枝杆菌Esat6与人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质粒的构建及表达[D]. 暨南大学, 2008,(01) .
[8] 朱婧. 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瘤Bcl10基因的检测及其新的突变的意义的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 2008,(02) .
[9] 李波.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离纯化工艺研究[D]. 吉林大学, 2007,(04) .
[10] 单彩凤. CXCL14/GM-CSF酵母表达融合蛋白的制备和纯化[D]. 浙江大学, 20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