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勇. 种稻方式对稻麦轮作系统中作物产量、氮肥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5) .
[2] 殷晓燕. 不同地表覆盖直播旱作水稻的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征[D].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3) .
[3] 薛琳. 长期不同种植方式稻麦轮作系统中土壤养分和作物营养特性的互作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8) .
[4] 吴延寿. 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长期稻麦轮作系统中作物生长与氮素营养特征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5,(05) .
[5] 岳亚鹏. 不同覆盖方式对稻麦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D].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8) .
[6] 李庆江. 水稻地表覆膜栽培体系中氮素营养特征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7] 黄新宇. 不同地表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4) .
[8] 易时来. 稻-麦/油轮作体系中氮素淋失与利用研究[D]. 西南农业大学, 2005,(06) .
[9] 刘铭. 覆膜旱作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研究[D]. 浙江大学, 2003,(03) .
[10] 张富国. 不同种稻方式对稻麦轮作系统土壤氮和微生物特征的影响[D]. 南京农业大学, 2011,(S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