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姚庆荣. 用SSR标记对中国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野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 甘肃农业大学, 2005,(02)
.
[2] 乔玉山. 中国李RAPD、ISSR和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其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D].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2)
.
[3] 罗海燕. 海南野生荔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与半野生、栽培荔枝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D].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8,(03)
.
[4] 魏守兴. 海南栽培荔枝与半野生荔枝种质的ISSR分析[D].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7,(06)
.
[5] 冯晨静. 李种质资源RAPD、SSR、ISSR亲缘关系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05,(06)
.
[6] 刘冰浩. 广西部分野生、半野生、栽培荔枝遗传多样性SSR分析及博白野生荔枝种群生存研究[D]. 广西大学, 2009,(01)
.
[7] 刘晓丽. 核桃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D].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1)
.
[8] 刘雪. 利用SSR标记分析我国44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07)
.
[9] 韩洪强. 利用形态学标记和SSR分子标记分析茄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D].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9)
.
[10] 陈洁珍. 荔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及数据标准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6,(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