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廖礼兵. 温病湿热证湿热量化的实验研究及其探讨[D]. 第一军医大学, 2003,(01)
.
[2] 阎翔. 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动物模型的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3,(02)
.
[3] 席娜. 中医湿热病病因病机的文献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2)
.
[4] 吴范武. 温病卫分证血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福建中医学院, 2002,(01)
.
[5] 邵华. 温热类温病的综合病理变化及其治疗方法研究[D]. 天津中医学院, 2005,(07)
.
[6] 苏奎国. 解毒化湿法治疗湿温病气分证的实验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2,(02)
.
[7] 葛文华. 宣肺燥湿法治疗湿热性温病气分证的实验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2,(01)
.
[8] 葛莉. 温热类温病辨治法则研究——附:抗瘟合剂治疗家兔温病营血分证的实验研究[D]. 福建中医学院, 2002,(01)
.
[9] 宋素花. 增损双解散防治温病气分证发热的实验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3,(03)
.
[10] 周璇. 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免疫指标的实验研究[D]. 湖北中医学院, 2008,(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