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丽. 抑郁症患者静息态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D]. 南京医科大学, 2012,(03)
.
[2] 廖成菊. 抑郁症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 2011,(04)
.
[3] 李卓琳. 正常人和抑郁症对情绪面孔刺激的fMRI研究[D]. 昆明医学院, 2007,(06)
.
[4] 潘豪. 情绪记忆网络年龄及抑郁症相关改变:静息态fMRI研究[D]. 安徽医科大学, 2013,(01)
.
[5] 杨侃荣. 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研究[D]. 暨南大学, 2012,(10)
.
[6] 张龚巍. 重度抑郁症患者边缘—皮层通路功能异常:负性情绪启动条件下事件相关fMRI研究[D]. 汕头大学, 2012,(04)
.
[7] 吴尚辉. 重性抑郁症患者脑扣带回和杏仁核的静息态磁共振研究[D]. 皖南医学院, 2015,(05)
.
[8] 蒋娟. 抑郁情绪个体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相互作用的ERP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 2013,(01)
.
[9] 袁辉. 抑郁症病人认知功能改变的fMRI及MRS研究[D]. 天津医科大学, 2009,(01)
.
[10] 钟明天. 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倚的行为学及ERPs研究[D]. 中南大学, 2009,(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