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海山. 马兜铃酸的肾毒性及DNA损伤机制研究[D]. 大连医科大学, 2003,(04)
.
[2] 张敏.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研究[D]. 吉林大学, 2006,(10)
.
[3] 林岚. 动物体内马兜铃酸A的分析方法及其代谢动力学和分布研究[D]. 四川大学, 2006,(02)
.
[4] 李振雪. 马兜铃酸所致肾损害中DNA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D]. 大连医科大学, 2005,(05)
.
[5] 黄红. 马兜铃酸A急性肾脏毒性与慢性肾脏毒性机制比较性研究[D]. 四川大学, 2008,(05)
.
[6] 马晓鹏. 三味含马兜铃酸中草药慢性肾损害的实验研究[D].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5,(07)
.
[7] 王翰. 含马兜铃酸类中药(关木通)毒性成分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4,(03)
.
[8] 吴可亚. 马兜铃酸对HepG2细胞的遗传毒性及硝化DNA损伤机制的研究[D]. 大连医科大学, 2007,(02)
.
[9] 于长安. 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与含马兜铃酸中药毒性的关系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6,(09)
.
[10] 孙建新. 小鼠马兜铃酸肾病免疫病理机制的初步探讨[D]. 苏州大学, 2008,(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