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颜福花. 李属植物及其近缘种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2] 李长林. 桃属等位酶遗传多样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3] 潘丽芹. 荷叶铁线蕨生态群落调查与等位酶分析[D]. 华中农业大学, 2003,(04) .
[4] 陈义挺. 楷杷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D]. 福建农林大学, 2005,(08) .
[5] 张吉宇. 胡枝子属14个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04,(02) .
[6] 范建新. 枇杷品种(系)和“大五星”后代群体的RAPD分析[D]. 四川农业大学, 2006,(12) .
[7] 廖咸康. 陕南枇杷资源及有关栽培技术的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4) .
[8] 付燕. 41份枇杷属植物材料的RAPD和ISSR分析[D].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7) .
[9] 董燕妮. 枇杷小种子植株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D]. 四川农业大学, 2009,(02) .
[10] 赵利锋. 太白红杉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D]. 西北大学, 20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