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转. 水稻杂种和亲本间差异表达基因与杂种优势分子机理关系初探[D].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2] 邢俊杰. 功能基因组技术平台上水稻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的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5,(07) .
[3] 廖惠红. 水稻杂种优势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广西大学, 2004,(04) .
[4] 陈剑虹. 花粉管通道法转水稻Waxy基因[D]. 华中农业大学, 2004,(03) .
[5] 刘南. 光敏核不育水稻基因pms1物理图谱的构建及候选基因的确定[D]. 华中农业大学, 2003,(01) .
[6] 王新军. 玉米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D].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4) .
[7] 魏君. 胚乳中不表达基因组片段的分离及磷代谢的品种差异分析[D]. 华中农业大学, 2003,(04) .
[8] 齐兴. 油菜杂种优势形成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10) .
[9] 倪先林. 杂交水稻特殊配合力、亲本遗传距离及杂种优势的关系[D]. 重庆大学, 2009,(12) .
[10] 雷海英. 玉米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D]. 山西大学, 20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