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杨旭升. 焉耆盆地构造特征与圈闭形成[D]. 西北大学, 2002,(01)
.
[2] 陈建军. 中生代焉耆盆地原始面貌探讨及其演化与后期改造[D]. 西北大学, 2003,(03)
.
[3] 陈洪. 焉耆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抬升与热演化研究[D]. 西北大学, 2006,(09)
.
[4] 于建成.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含油气系统研究[D]. 大庆石油学院, 2003,(04)
.
[5] 张义楷. 望江—潜山盆地形成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研究[D]. 西北大学, 2003,(03)
.
[6] 刘伟.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沉积特征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 2011,(06)
.
[7] 吕嵘. 准噶尔盆地南缘陆内前陆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03)
.
[8] SANI.A.M.BACHIR. 中国东海西湖凹陷区带评价、盆地模拟及含油气系统[D]. 中国地质大学, 2004,(03)
.
[9] 欧阳征健. 三塘湖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D]. 西北大学, 2003,(03)
.
[10] 王子洪. 东濮凹陷海通集洼陷带含油气系统分析[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