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岳坤. 清澜港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细菌16S rDNA的多态性研究[D].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5,(01) .
[2] 石莉. 中国红树林及其生态环境功能的综合分析与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3,(03) .
[3] 陆志强. 多环芳烃对秋茄幼苗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其在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的含量与分布[D]. 厦门大学, 2003,(02) .
[4] 廖宝文. 深圳湾红树林恢复技术的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03) .
[5] 柳建银. 红树林根际土壤固氮细菌和功能基因nifH的多样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7) .
[6] 张丽梅. 高效联合固氮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理生化特征和接种效应研究[D]. 浙江大学, 2002,(02) .
[7] 陈华. 文昌红树林微生物细胞毒活性物质的筛选[D].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5,(01) .
[8] 林子腾. 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06,(04) .
[9] 王慧敏.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生化性质的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5,(06) .
[10] 陆俊锟. 华南三地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及PGPR多样性研究[D]. 广西大学, 20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