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衍素. 豇豆耐热性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6,(12) .
[2] 沈晓贤. 南方主要豇豆和花椰菜品种的鉴定研究[D]. 浙江大学, 2006,(09) .
[3] 康利平. 干旱胁迫对豇豆幼苗生理生化及其显微结构的影响[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04) .
[4] 陈刚. 豇豆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研究[D]. 河南农业大学, 2007,(04) .
[5] 斯琴巴拉. 豇豆几丁质酶的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D]. 南京农业大学, 2002,(01) .
[6] 程晓东. 丽水地区豇豆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3) .
[7] 张瑜. 环境因子对豇豆光合特性和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 福建农林大学, 2011,(04) .
[8] 樊冬丽. 山西省荞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山西农业大学, 2003,(04) .
[9] 周国林. 豇豆硝酸盐累积规律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11,(S1) .
[10] 张素芳. 中国地区豇豆族根瘤菌的系统发育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