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健琳. 肝癌射频消融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射频消融术对兔肝残余肿瘤新生血管的影响[D]. 大连医科大学, 2014,(05) .
[2] 徐迅. 嗜热古菌硫矿硫化叶菌中小热激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和性质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3) .
[3] 王良. 高职院校“院校研究”:界说、困境与出路[D].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2010,(06) .
[4] 吴华平. RFA联合TACE,HFH对肝VX2肿瘤兔HSP70和DCs表达的影响[D]. 重庆医科大学, 2009,(01) .
[5] 张国武. RFA联合TACE、HFH序贯治疗兔肝VX_2肿瘤的实验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 2009,(01) .
[6] 赵齐羽. 超声引导肝癌射频消融后外周血免疫功能改变的初步研究[D]. 浙江大学, 2005,(05) .
[7] 赵华栋. 射频消融治疗兔肝内VX2肿瘤的实验研究[D]. 第四军医大学, 2004,(03) .
[8] 周彤. IL-6/STAT3/SNAIL信号通路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在肝癌射频消融后复发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山东大学, 2017,(09) .
[9] 王瑜. 射频消融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早期肝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 2016,(02) .
[10] 张璟卓. 超声检测肝癌血管分级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射频消融术对兔肝VX2残余肿瘤的研究[D]. 大连医科大学, 201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