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晓辉,李新海,李文华,王振华,马凤鸣,袁力行,张世煌. SSR标记技术在玉米杂交种种子纯度测定中的应用[J]. 作物学报, 2003, (01)
.
[2] 李新海,傅骏骅,张世煌,袁力行,李明顺. 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J].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2)
.
[3] 王懿波,王振华,陆利行,王永普,张新,田曾元. 中国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划分与杂优模式研究[J]. 玉米科学, 1998, (01)
.
[4] 郭景伦,赵久然,王凤格. 适用于SSR分子标记的玉米单粒种子DNA快速提取新方法[J]. 玉米科学, 2005, (02)
.
[5] 李向拓,毛建昌,吴权明. 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玉米科学, 2004, (01)
.
[6] 刘希慧,刘文欣,张义荣,刘占先,张书奎,戴景瑞. 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若干玉米自交系的亲缘关系[J]. 分子植物育种, 2005, (02)
.
[7] 郭海鳌,王玉杰,盖儒学,林红,李树强. 吉林省玉米种质类群分析及其扩增与改良[J]. 作物杂志, 1998, (S1)
.
[8] 黎裕,王天宇,田松杰,石云素,宋燕春. 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时的玉米群体取样策略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 (04)
.
[9] 曾三省. 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J].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4)
.
[10] 吴景锋.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J]. 中国农业科学, 1983, (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