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卢欣石. 中国苜蓿审定品种秋眠性研究[J]. 中国草地, 1998, (03)
.
[2] 毕玉芬,卢欣石. 植物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1)
.
[3] 卢欣石,何琪. 种群遗传变异及基因多样度分析[J]. 草业学报, 1999, (03)
.
[4] 张文辉,刘光杰. 植物抗虫性次生物质的研究概况[J]. 植物学通报, 2003, (05)
.
[5] 武予清,郭予元,杨舰. 棉株中抗虫物质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植物保护, 2000, (05)
.
[6] 夏云龙,杨奇华. 植物抗虫性鉴定的模糊识别方法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 1990, (02)
.
[7]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 油菜-紫花苜蓿混种对土壤中菲、芘的修复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02)
.
[8] 李志军. 崂山野生花卉资源及开发利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06)
.
[9] 王玉清,朱祝军,何勇. 外源一氧化氮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的缓解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05)
.
[10] 卢欣石,何琪. 中国苜蓿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J]. 中国草地, 1997, (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