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孙小菁,马书懿,魏晋军,徐小丽. 锗/多孔硅和锗/氧化硅薄膜光致发光的比较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09)
.
[2] 黄远明,周甫方. 激发波长对多孔硅荧光特性的影响[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04)
.
[3] 吴现成,闫大为,徐大印,甄聪棉. 利用光致发光研究多孔硅制备参数对孔隙度影响[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04)
.
[4] 宋晓岚,徐大余,张晓伟,屈一新,喻振新,邱冠周. 多孔硅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08,(02)
.
[5] 李锡森,马书懿,孙小菁,蔡利霞,李勇. 稀土钇掺杂多孔硅光致发光研究[J]. 功能材料, 2008,(07)
.
[6] 张汉谋,马书懿,张国恒. 铈掺杂多孔硅的形貌和光致发光研究[J]. 功能材料, 2007,(04)
.
[7] 李洪亮,翟江,万勇,郭培志,于建强,赵修松. 一种制备稳定高效光致发光氧化多孔硅的新方法[J]. 发光学报, 2008,(05)
.
[8] 丛培申. 多孔硅的发光机制[J]. 中国教师, 2007,(S2)
.
[9] 孙小菁,马书懿,张汉谋,徐小丽,魏晋军. 镁离子掺杂多孔硅的蓝光发射[J]. 人工晶体学报, 2007,(04)
.
[10] 王彩凤,李清山. 硫化锌/多孔硅复合体系光致发光特性的研究[J]. 激光技术, 2008,(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