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汪小龙,袁志发,郭满才,宋世德,张全启,包振民. 最大信息熵原理与群体遗传平衡[J]. 遗传学报, 2002,(06)
.
[2] 陈奇,韦文惠,李大林. 基因在分离重组中的熵增与制约[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7,(01)
.
[3] 陈奇,黄雪燕. 多对独立杂合基因群体熵变的一个定理[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4] 李大林. 基于适合度的自交群体基因型熵逐代演变规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8)
.
[5] 李大林,陈奇,韦文惠,黄忆. 多对独立杂合基因自交群体F_1到F_n基因型熵的变化规律[J]. 遗传, 2007,(08)
.
[6] 李玉梅,向阳,邓红文,孙振球. 一个基于熵的对疾病基因精细定位的指数(英文)[J]. 遗传学报, 2007,(07)
.
[7] 张宏礼,郭满才,解小莉,刘建军,周静芋,袁志发. 近亲繁殖下一对等位基因群体的熵性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
.
[8] 项勇,里佳. 基于层次评估和熵判数据的工程项目费用风险分析[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9] 陆媛,杨慧中. 基于代表熵的基因表达数据聚类分析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27)
.
[10] 徐军辉,秦永元,甄占昌. 基于最大熵法的捷联惯组历次测试数据验前分布研究[J]. 航天控制, 2009,(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