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丽,陆兆华,王昊,刘操,廖日红,郑凡东. 新型混合填料人工快渗系统处理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7,(11) .
[2] 何江涛. 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水力负荷周期的设计[J]. 地学前缘, 2005,(S1) .
[3] 邵坚,孙恳,杨小毛,钟佐燊. 运行方式对人工快渗系统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6,(05) .
[4] 刘传,田媛. 人工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01) .
[5] 张永华,张金炳,殷淑华,钟佐燊. 水力负荷周期对人工快渗系统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4,(03) .
[6] 潘彩萍,王小奇,钟佐燊. 人工快渗处理牛湖河水的实践[J]. 中国给水排水, 2004,(09) .
[7] 康爱彬,王祖光,王守伟,陈鸿汉. 改进型人工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中试[J]. 净水技术, 2009,(04) .
[8] 张永华,杨崇豪,杨小毛,钟佐. 运行方式对人工快渗系统除污效果的影响[J]. 人民长江, 2006,(08) .
[9] 薛强,张国臣,陈鸿汉,何江涛. 人工快渗的强化预处理研究[J]. 环境工程, 2008,(S1) .
[10] 郭劲松,王春燕,方芳,殷亮,姚若虚. 湿干比对人工快渗系统除污性能的影响[J]. 中国给水排水, 20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