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德权,台建祥,付勤.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及应用概况[J].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9,(06)
.
[2] 董艳荣. 生物类黄酮的药理作用综述[J]. 黑龙江医药, 2006,(05)
.
[3] 方从兵,宛晓春,江昌俊.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综述)[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5,(04)
.
[4] 孙鹏,刘文文. 生物类黄酮研究概况[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7,(04)
.
[5] 郭雪峰,岳永德.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26)
.
[6] 朱丹,袁芳,孟坤,宋雅娟.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06)
.
[7] 董彩军,李锋.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0,(02)
.
[8] 邹浩军,明亮. 黄酮类化合物抗炎免疫及抗衰老药理研究进展(综述)[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6)
.
[9] 吕进宏,吕明斌,陈刚. 生物类黄酮的生物活性功能及其应用[J]. 中国饲料, 2007,(14)
.
[10] 刘莉华,宛晓春,李大祥.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