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彧,吴祎南,陈莉,高荫榆,朱靖博. 红薯茎叶化学组成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06,(03)
.
[2] 邹耀洪. 国产甘薯叶黄酮类成分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1996,(01)
.
[3] 张匀,栾雨时,张华微. 甘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6,(06)
.
[4] 张侠,马庆一,熊卫东,刘晓. 甘薯叶中抗油脂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3,(10)
.
[5] 张国治,何健. 甘薯叶系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1,(05)
.
[6] 怡悦. 甘薯叶中的酚类化合物[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4,(01)
.
[7] 吕玲玉,史高峰,李春雷,韩学哲,吕秋楠. 甘薯叶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 2009,(06)
.
[8] 李文芳,田春莲,黄美娥,单东云. 甘薯叶和茎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初步测定[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4)
.
[9] 张天翼. 甘薯茎叶医疗及保健作用的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
[10] 王世宽,吴平,许艳丽,于海光,徐轶婷. 甘薯叶的营养成份与应用前景[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