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韩正康,王国杰. 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反刍动物营养生物学发展与应用前景[J]. 动物营养学报, 1999,(S1)
.
[2] 孟庆书,何平,朱晓燕,倪鑫. 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机制[J]. 生命的化学, 2007,(02)
.
[3] 王妍琪,单安山. 异黄酮类化合物的营养作用及其应用[J]. 中国饲料, 2003,(18)
.
[4] 张彬,李臣,杨波. 植物雌激素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 养殖技术顾问, 2007,(04)
.
[5] 虞丹. 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 海峡药学, 2007,(02)
.
[6] 黄金明,王根林,柳尧波. 植物雌激素对动物生殖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J]. 动物医学进展, 2003,(03)
.
[7] 孟庆书,朱晓燕,唐晓露,马蓓,倪鑫. 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对靶基因的转录调节作用[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05)
.
[8] 秦莉,高晓黎. 结合雌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 西北药学杂志, 2005,(01)
.
[9] 苏莉莎,骆文龙. 植物雌激素的作用[J]. 生命的化学, 2006,(01)
.
[10] 张响英,王根林,唐现文. 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在动物中的作用[J]. 饲料研究, 200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