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嘉佑,杨扬,周国良. 500hPa高度场的信号场突变与我国暴雨的发生规律性研究[J]. 大气科学, 2002,(05) .
[2] 郭勇苍,黄嘉佑,黄茂怡. 最优气候值方法在中国的应用[J]. 应用气象学报, 2000,(S1) .
[3] 孙淑清,周玉淑. 近年来我国暴雨中尺度动力分析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 2007,(06) .
[4] 张庆云,陶诗言,张顺利. 夏季长江流域暴雨洪涝灾害的天气气候条件[J]. 大气科学, 2003,(06) .
[5] 黄嘉佑,高守亭. 影响长江地区夏季洪涝的大气环流因子研究[J]. 自然科学进展, 2003,(02) .
[6] 周家斌,黄嘉佑. 旱涝预报的物理因子[J]. 浙江气象科技, 1990,(04) .
[7] 黄嘉佑,张镡,颜明元. 北京地区“环流-降水-谷物”系统的短期振动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 1994,(03) .
[8] 黄嘉佑,刘小宁,李庆祥. 夏季降水量与气温资料的恢复试验[J]. 应用气象学报, 2004,(02) .
[9] 黄嘉佑,黄茂怡. 主分量逐步筛选因子典型相关分析及其预报试验[J]. 应用气象学报, 2000,(S1) .
[10] 黄嘉佑,黄茂怡. 汛期降水的奇异谱分析及预报试验[J]. 应用气象学报, 2000,(S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