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罗廷彬,任崴,李彦,苏风春,王宝军. 北疆盐碱地采用生物措施后的土壤盐分变化[J]. 土壤通报, 2005,(03)
.
[2] 罗廷彬,任崴,谢春虹. 新疆盐碱地生物改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干旱区研究, 2001,(01)
.
[3] 牛东玲,王启基.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碱化形成机理及防治对策[J]. 草业科学, 2002,(08)
.
[4] 任崴,罗廷彬,王宝军,苏逢春. 新疆生物改良盐碱地效益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04)
.
[5] 牛东玲,王启基.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碱化治理途径初探[J]. 中国草地, 2002,(02)
.
[6] 牛东玲,王启基. 柴达木盆地海西州弃耕地盐渍化特征及其治理[J]. 土壤通报, 2002,(05)
.
[7] 李培夫. 盐碱地的生物改良与抗盐植物的开发利用[J]. 垦殖与稻作, 1999,(03)
.
[8] 牛东玲,彭宏春,王启基,尕切江,李晓明,扬慧青,仓生海,祁迎林.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渍状况的主分量分析[J]. 草业学报, 2001,(02)
.
[9] 彭宏春,牛东玲,李晓明,杨慧青,祁迎林,费迎霞. 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紫花苜蓿生物量季节动态[J]. 草地学报, 2001,(03)
.
[10] 王春娜,宫伟光. 盐碱地改良的研究进展[J]. 防护林科技, 2004,(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