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兴军,吕均良,李三玉. 中国杨梅研究进展[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9,(02)
.
[2] 何新华,潘鸿,佘金彩,郭永泽. 杨梅研究进展[J]. 福建果树, 2006,(04)
.
[3] 吴亚梅,陈健,李维锋,林庆生. 杨梅的综合研究与利用[J]. 食品科技, 2007,(10)
.
[4] 何新华,陈力耕,陈怡,郭长禄. 中国杨梅资源及利用研究评述[J]. 果树学报, 2004,(05)
.
[5] 张跃建,缪松林. 我国杨梅品种资源及利用[J]. 中国南方果树, 1999,(04)
.
[6] 冯先橘,陈友清,王海琴. 杨梅采后主要生理变化和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 浙江柑桔, 2004,(03)
.
[7] 唐霖,张莉静,王明谦. 杨梅中活性成分杨梅素的研究进展[J]. 中成药, 2006,(01)
.
[8] 周延锋. 杨梅的开发利用及发展对策[J]. 福建轻纺, 2007,(06)
.
[9] 张大牛,赵高良,劳国樑. 杨梅种质资源现状及栽培[J]. 中国林业, 2008,(05)
.
[10] 林伯年,徐林娟,贾春蕾. RAPD技术在杨梅属植物分类研究中的应用[J]. 园艺学报, 1999,(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