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宁生. 马兜铃酸的毒性作用[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1,(06) .
[2] 陈娅娟,吴俏银,叶惠兰. 马兜铃酸毒理研究进展[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3,(02) .
[3] 陈文,谌贻璞,李安,程虹,董葆,邹万忠,赵世萍,付桂香.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J]. 中华医学杂志, 2001,(18) .
[4] 张勉之. 马兜铃酸肾病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4,(02) .
[5] 谌贻璞,陈文. 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2,(01) .
[6] 林求诚,林永廉. 马兜铃酸肾病研究进展[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2,(03) .
[7] 曾美怡,李敏民,赵秀文. 关于马兜铃酸类成分的毒性反应[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995,(02) .
[8] 左巍,冯江敏. 马兜铃酸引起肾脏损害发病机理及其治疗[J]. 中医药学刊, 2003,(02) .
[9] 谌贻璞,陈文. 马兜铃酸肾病存在四种临床病理类型[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0,(06) .
[10] 李胜,唐德燊,刘华锋. 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