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吕新广. 对光谱三刺激值概念的理解[J]. 包装工程, 2002,(05)
.
[2] 李戎,顾峰. 三刺激值配色与反射光谱配色的运用[J].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4,(06)
.
[3] 李长军,崔桂华,赵达尊,M. Ronnier Luo. 一种计算色度学三刺激值加权表的新方法[J]. 光学学报, 2003,(11)
.
[4] 何国兴,胡碧华. 三刺激值向孟塞尔标号的计算机转换[J].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1989,(03)
.
[5] 杨发权,李武钢,李玉祥. 不同色度空间的颜色分离方法[J].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2)
.
[6] 何国兴. 提高物体色三刺激值计算精度的一个有效方法[J]. 计量学报, 1989,(02)
.
[7] 王喜昌,周丰昆,禹秉熙,龙科慧. 三刺激值配色和全光谱配色的比较[J]. 光学精密工程, 1999,(02)
.
[8] 陈路,李小东. 基于BP神经网络的CMY到XYZ颜色空间转换算法研究[J]. 包装工程, 2007,(07)
.
[9] 凌华. 对标准色度学系统颜色空间的理解[J]. 包装工程, 2003,(02)
.
[10] 黎新伍,郝重阳,樊养余,马苗,王小鹏,张先勇. 一个基于Neugebauer方程的输入图像色彩误差校正模型[J]. 仪器仪表学报, 2004,(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