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良民. 滇池蓝藻成份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J]. 云南环境科学, 1999,(02) .
[2] 宋立荣,雷腊梅,何振荣,刘永定. 滇池水华蓝藻铜锈微囊藻和绿色微囊藻的生长生理特性及毒素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 1999,(05) .
[3] 赵以军,石正丽,黄国锦,王旭. 蓝藻病毒(噬藻体)的研究进展[J]. 中国病毒学, 1999,(02) .
[4] 雷腊梅,甘南琴,宋立荣. 一种快速提取分析微囊藻毒素的方法[J]. 水生生物学报, 2003,(05) .
[5] 赵以军,裴达,石正丽,程凯. 藻类病毒研究40年[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
[6] 张维昊,徐小清.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J]. 分析化学, 2001,(05) .
[7] 赵以军,刘永定. 有害藻类及其微生物防治的基础──藻菌关系的研究动态[J]. 水生生物学报, 1996,(02) .
[8] 李效宇,宋立荣,刘永定.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检测和毒理学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1999,(05) .
[9] 韩志国,武宝玕,郑解生,谢隆初. 淡水水体中的蓝藻毒素研究进展(综述)[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1,(03) .
[10] 赵以军,王旭,程凯. 滇池微囊藻“水华”藻胆蛋白资源化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