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春,王明利,刘亚钊. 中国的苜蓿草贸易——历史变迁、未来趋势与对策建议[J]. 草业科学, 2011,(09) .
[2] 王莹,段学义,张胜昌,段晓丽,杨慧玲,钱宝玲. 紫花苜蓿播种密度对草产量及其他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1,(07) .
[3] 包爱科,杜宝强,王锁民. 紫花苜蓿耐盐、抗旱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 2011,(09) .
[4] 曹致中,张文旭. 甘农6号紫花苜蓿品种选育报告[J]. 中国草地学报, 2011,(01) .
[5] 胡卉芳,李青丰,徐军,李治国. 几个引进苜蓿品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的品比试验[J]. 中国草地, 2003,(06) .
[6] 王成章,齐胜利,史莹华,杨雨鑫,郭金岭. 不同苜蓿品种比较试验[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01) .
[7] 孙启忠,玉柱,徐春城. 我国苜蓿产业亟待振兴[J]. 草业科学, 2012,(02) .
[8] 李建伟,吴建平,张利平,王欣荣,罗志娜,陈本建. 播量对红豆草和苜蓿生产特性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1,(11) .
[9] 刘大林,邱伟伟,马晶晶,刘伟国,王秀萍,屠德鹏,邬彩霞. 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扬州地区生产性能与品质的比较[J]. 草业科学, 2011,(11) .
[10] 郭玉霞,严学兵,王成章,樊文娜,姜义宝,李德锋. 豫中平原区紫花苜蓿根部入侵病原真菌的种类及其分布特征[J]. 草业科学, 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