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林建辉,任呈强,刘丽,单江,柳海. 金属腐蚀形貌的分形特性研究综述[J]. 材料导报, 2013, (09)
.
[2] 谢云霞. 多重分形表面的吸附模型[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
[3] 张德祥,高清维,钟维年,陈军宁. 半连续Ag纳米薄膜显微图像的多重分形谱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05)
.
[4] 王积分,阎炜,段世铎,冯霞. 基于分形和多重分形理论的催化剂表面图象分析[J].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6, (03)
.
[5] 罗飞,骆永全,张大勇,付博,李剑峰,刘仓理. ITO薄膜电极激光损伤形貌的多重分形研究[J]. 应用激光, 2010, (02)
.
[6] 陈世江,朱万成,于庆磊,王青元. 基于多重分形特征的岩体结构面剪切强度研究[J]. 岩土力学, 2015, (03)
.
[7] 刘树新,张飞. 三维岩体质量的多重分形评价及分类[J]. 岩土力学, 2004, (07)
.
[8] 马艾阳,伍法权,沙鹏,王定伟. 基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岩爆试验碎片表面分形特征[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S2)
.
[9] 孟凡明,赵荣珍,张优云. 多重分形表面的弹塑性接触模型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2, (11)
.
[10] 付艳恕,张宾宾,夏萌. 铝-铝爆炸焊接界面剪切行为与断口形貌关系研究[J]. 实验力学, 2015, (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