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志修,李峰,张延欣. 有后效激励阶跃数据序列的灰色系统建模方法[J].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1999, (03) .
[2] 王海燕,刘鲁,刘玲. 基于GRA和PCA的BP神经网络应用研究[J]. 管理评论, 2007, (10) .
[3] 张丽娟. 基于MGM(1,m)模型的三次产业产值预测研究[J]. 中国商界, 2010, (02) .
[4] 韩朝晖,董湘怀. 多变量灰色优化模型在金属切削理论研究中的应用[J].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8, (01) .
[5] 周伟,方志耕. 非线性优化GM(1,N)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0, (02) .
[6] 贾海峰,郑耀泉,丁跃元,曹波. 灰色-时序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在年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 (08) .
[7] 翟军,盛建明,冯英浚. MGM(1,n)灰色模型及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 (05) .
[8] 党耀国,刘思峰,方志耕. 网络最大流的割集矩阵算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 (09) .
[9] 李小霞,同小军,陈绵云. 多因子灰色MGM~p(1,n)优化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 (04) .
[10] 徐维祥,张全寿. 一种基于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的综合集成算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1,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