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辉. 红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 蚕桑茶叶通讯, 2001, (02) .
[2] 王乃兴. 红茶发酵中的酶催化反应[J]. 科学中国人, 2007, (08) .
[3] 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 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 2004, (02) .
[4] 毛清黎,朱旗,刘仲华,施兆鹏. 红茶发酵中pH调控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茶黄素形成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
[5] 赵和涛. 红茶发酵时主要化学变化及不同发酵方法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蚕桑茶叶通讯, 1989, (02) .
[6] 蒋立文,刘德华,廖卢燕,唐道方. 红茶菌发酵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7, (03) .
[7] 郭雅玲. 武夷红茶发酵技术要领[J]. 福建茶叶, 2010, (Z2) .
[8] 吴国宏,陈盛相,齐桂年. 高香红茶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 2010, (06) .
[9] 王贵芳,陈荣冰. 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 2008, (01) .
[10] 崔文锐,杨绪旺. 三种干燥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福建茶叶, 2005,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