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官春云,陈社员,李栒. 不同生育期油菜种子的成熟特性[J]. 作物研究, 2008,(03) .
[2] 郭瑞鸽,刘文英,蔡哲,杨爱萍. 江西省高温逼熟灾害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1) .
[3] 郑伟,肖国滨,叶川,郭志明,黄天宝,刘小三,张昆. 稻田三熟制油菜谷林套播技术研究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09) .
[4] 曾凯,居为民,周玉,管建丰,王尚明,张清霞. 高温逼熟等级对早稻品质与产量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30) .
[5] 李浩杰,蒲晓斌,张锦芳,张启行,蒋梁材. 甘蓝型油菜辐射诱变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11) .
[6] 周永明,谭亚玲,刘蒙,魏泽兰,姚立,石淑稳. 甘蓝型油菜辐射诱变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8,(04) .
[7] 冯敏玉,祝必琴,雷俊,朱建章,刘文英. 南昌高温逼熟发生规律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3) .
[8] 李浩杰,蒲晓斌,张锦芳,张启行,蒋梁材. 辐射对甘蓝型油菜诱变效应初探[J]. 西南农业学报, 2005,(05) .
[9] 张俊. 温度对油菜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9,(10) .
[10] 官春云,刘春林,陈社员,彭琦,李栒,官梅. 辐射育种获得油菜(Brassica napus)高油酸材料[J]. 作物学报, 20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