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峰,肖诗鑫,聂扬眉,马秋香,张鹏,郭文武. 木薯脆性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9) .
[2] 金晓玲,何平. 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研究进展[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 .
[3] 胡绍庆,张后勇,吴光洪,宣子灿. 桂花品种分类系统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5,(04) .
[4] 褚剑峰. 红叶石楠的组织培养及大规模快繁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 2005,(02) .
[5] 刘锦春,钟章成,何跃军.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喀斯特地区柏木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11) .
[6] 张聪颖,方炎明,姬红利,马成涛. 遮荫处理对红叶石楠和洒金桃叶珊瑚光合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7) .
[7] 吴向明,章志红. 红花继木组织培养[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4) .
[8] 范川,李贤伟,张健,李凤汀,龙家黎. 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抗冲性能[J].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1) .
[9] 周立刚,郑光植. 生产次生物质的植物细胞大量培养[J]. 生物工程进展, 1991,(01) .
[10] 黎燕琼,郑绍伟,龚固堂,陈俊华,唐波,朱自芳,吴雪仙,慕长龙. 不同年龄柏木混交林下主要灌木黄荆生物量及分配格局[J]. 生态学报, 2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