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海明,徐一兰,陈金湘,熊格生. 植物脱落酸、多胺和乙烯与逆境的关系[J]. 作物研究, 2007,(S1) .
[2] 石书兵,马林,石庆华,刘霞,陈乐梅,刘建喜,王振林. 不同施氮时期对冬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04) .
[3] 方荣俊,赵华,廖永辉,汤程贻,吴凤瑶,朱煜,庞延军,陆桂华,王小明,杨荣武,戚金亮,杨永华. 乙烯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双重调控效应[J]. 植物学报, 2014,(05) .
[4] 胡一兵,刘炜,徐国华. 生长素与乙烯信号途径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 植物学报, 2011,(03) .
[5] 安丰英,郭红卫. 乙烯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J]. 植物学通报, 2006,(05) .
[6] 陈涛,张劲松. 乙烯的生物合成与信号传递[J]. 植物学通报, 2006,(05) .
[7] 丁秀英,张军,苏宝林,徐惠风. 水杨酸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J]. 植物学通报, 2001,(02) .
[8] 张依章,王幼宁,张文胜,李科学,刘孟雨,李霞. 聚乙二醇模拟水分胁迫筛选拟南芥突变体的新方法[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02) .
[9] 张存立,郭红卫. 乙烯信号转导通路研究[J]. 自然杂志, 2012,(04) .
[10] 阚娟,刘俊,金昌海. 桃果实成熟软化与细胞壁降解相关糖苷酶及乙烯生物合成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