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巧玲,王旭静,王志兴. 基因枪介导的大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03) .
[2] 周颂东,何兴金,余岩,许介眉. 葱属根茎组8种21居群植物的核型研究[J]. 植物分类学报, 2007,(02) .
[3] 姚改芳,张绍铃,曹玉芬,刘军,吴俊,袁江,张虎平,肖长城. 不同栽培种梨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20) .
[4] 徐培文. 食用葱属植物的研究与发展——第二届国际食用葱属植物学术研讨会内容简介[J]. 中国蔬菜, 1998,(03) .
[5] 刘冰江,张海燕,孔素萍,徐培文. 大蒜有性生殖研究进展[J]. 中国蔬菜, 2008,(08) .
[6] 徐培文,刘冰江,孔素萍,王精勇. 大蒜种质创新和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蔬菜, 2006,(06) .
[7] 樊治成,高兆波,李建友. 我国葱蒜类蔬菜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现状[J]. 中国蔬菜, 2004,(06) .
[8] 潘瑞祥,乔旭,王义存,吴刚,王云霞,张惠,张梅. 大蒜品种抗病性引种试验[J]. 中国农技推广, 2013,(10) .
[9] 闫洪奎,刘祥,王会广,高立祯,胡博. 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钾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J]. 玉米科学, 2012,(06) .
[10] 罗布,王世彬,邓岚,郝建伟. 大蒜育种方法技术[J]. 西藏农业科技, 20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