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汝慈,程式华,曹立勇. 水稻耐低磷胁迫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6)
.
[2] 郭再华,贺立源,黄魏,徐才国. 耐低磷水稻筛选与鉴定[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05)
.
[3] 丁洪,李生秀. 大豆品种耐低磷和对磷肥效应的遗传差异[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03)
.
[4] 潘国君,张淑华,刘乃生,刘传雪,张兰民. 寒地粳稻耐低磷品种鉴定研究[J]. 作物品种资源, 1999,(03)
.
[5] 张丽梅,贺立源,李建生,徐尚忠. 不同耐低磷基因型玉米磷营养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01)
.
[6] 张丽梅,贺立源,李建生,徐尚忠. 玉米自交系耐低磷材料苗期筛选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12)
.
[7] 李敏. 黑龙江省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初步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4)
.
[8] 林海建,张志明,高世斌,潘光堂. 玉米耐低磷研究现状及磷高效育种策略的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1)
.
[9] 杨福孙,孙爱花,周兆德. 耐低磷旱稻种质筛选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09)
.
[10] 石秋梅,林文雄,陈芳育,郭玉春,梁义元. 水稻苗期耐低磷基因型差异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