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黄高明. 活性乳酸菌饮料生产工艺研究[J]. 中国酿造, 2006,(12)
.
[2] 刘利强,杜娟,白永强. 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因素[J]. 中国乳品工业, 2006,(07)
.
[3] 单尹佩,徐波. 我国乳酸菌饮料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J]. 科技广场, 2011,(12)
.
[4] 吴文平. 不同稳定剂对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06)
.
[5] 徐致远,吴艳,郭本恒,周凌华,王荫榆,艾连中. 一种褐色益生菌乳饮料的研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08)
.
[6] 常永生,冀春生. 乳酸菌饮料的研制[J]. 食品工业科技, 1991,(03)
.
[7] 张兴昌,陈世贤,孙婷,王水泉,安颖. 对几种活性乳酸菌饮料中活菌稳定性的分析[J]. 中国乳品工业, 2014,(02)
.
[8] 王俊,李安平,黄卫文,刘建军. 响应面法优化活性乳酸菌饮料乳化稳定剂配方[J]. 中国酿造, 2009,(03)
.
[9] 刘世武. 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的检测分析[J]. 潍坊学院学报, 2008,(04)
.
[10] 徐致远,杭锋,郭翔,郭本恒,陈卫. 影响褐色乳饮料中益生菌数量的因素[J]. 食品科学, 201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