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新民,李洁慧,张钦礼,赵彬. 基于FAHP的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0,(02)
.
[2] 姚高辉,吴爱祥,王贻明,夏红春. 破碎围岩条件下采场留存矿柱稳定性分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1,(04)
.
[3] 王树海,李威. 三山岛新立矿区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J]. 中国矿业, 2009,(05)
.
[4] 张涛,张帅,张百胜. 矿柱安全留设尺寸的宽度折减法与应用[J]. 岩土力学, 2014,(07)
.
[5] 陶干强,任青云,罗辉,刘振东.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稳定性分析[J]. 岩土力学, 2011,(12)
.
[6] 尹光志,李小双,郭文兵.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采场围岩矿压分布规律光弹性模量拟模型试验及现场实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S1)
.
[7] 赵晓东,谷晓松,王海龙. GIS和FLAC~(3D)耦合下的采场上覆岩层破坏空间分布[J]. 煤炭学报, 2010,(09)
.
[8] 陶干强,刘振东,任凤玉,任青云.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J]. 煤炭学报, 2010,(08)
.
[9] 秦伟,许家林. 对“基于薄板理论的采场覆岩关键层的判别方法”的商榷[J]. 煤炭学报, 2010,(02)
.
[10] 朱涛,张百胜,冯国瑞,张绪言,康立勋. 极近距离煤层下层煤采场顶板结构与控制[J]. 煤炭学报, 2010,(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