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星华,黄家亮. 社会学视野下法律的现代性与地方性[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5) .
[2] 杨晋. 对宪法“公法”命题的质疑[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S2) .
[3] 徐向华. 论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关系[J]. 政治与法律, 1997,(05) .
[4] 范忠信. 国民冷漠、怠责与怯懦的法律治疗——欧美刑法强化精神文明的作法与启示[J]. 中国法学, 1997,(04) .
[5] 费安玲. 对不动产征收的私法思考[J]. 政法论坛, 2003,(01) .
[6] 杨利雅. 冲突法单边主义立法模式构想[J]. 政法论丛, 2010,(06) .
[7] 姚来燕. 物权法中的公法问题[J]. 行政与法, 2008,(01) .
[8] 姜昕,王景斌. 公法法治:从尊重私权开始[J].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5,(05) .
[9] 钟会兵. 宪法的强国功能及其实现条件分析[J]. 学术论坛, 2006,(08) .
[10] 李永红. 论法律语言与法律概念[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