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葛鹏斌,赵宝玉,童德文,憔淑银,郭玺,曹光荣,张永康,董强. 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J]. 中国农学通报, 2003,(01) .
[2] 范伟全,刘永刚,张宏桂,耿学军,张继星. 毒草小花棘豆的地下与地上部分生物碱成分对比分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
[3] 周淑清,黄祖杰. 内蒙古草地重要有毒植物——小花棘豆异株克生作用的探索[J]. 内蒙古草业, 2005,(02) .
[4] 罗扬,廖蓉苏. 小花棘豆总黄酮提取工艺及不同生长期总黄酮含量[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3) .
[5] 耿久荣,李培锋,关红. 小花棘豆主要有毒成分黄花碱对氧自由基的影响[J]. 动物医学进展, 2005,(07) .
[6] 卢萍,赵萌莉,韩国栋. 小花棘豆毒性的危害与利用[J]. 草业科学, 2009,(03) .
[7] 王明娟,刘铭,刘伟,杨爱军,王晨昱,柳军玺,李敏,邸多隆. 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1) .
[8] 李胤珠,肖云. 农村经纪人培训实施中的矛盾及对策——以重庆市调查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 2010,(04) .
[9] 于荣敏,李铣,张海军,吴立军,朱廷儒,李文,刘连元,张刚.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92,(05) .
[10] 张晓娜,哈达朝鲁,潘庆民. 刈割干扰下内蒙古草原两种丛生禾草繁殖策略的适应性调节[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