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建忠,陈小兵,叶利明. 酸枣仁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09,(10)
.
[2] 张雪,丁长河,李和平. 酸枣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09,(03)
.
[3] 曾路,张如意,王序. 酸枣仁化学成分研究Ⅱ[J]. 药学学报, 1987,(02)
.
[4] 陈雯,黄世敬. 酸枣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07)
.
[5] 黄小娟,姜建国,林福兰,陈健,林庆生. 酸枣仁多糖的提取及其镇静催眠作用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06,(02)
.
[6] 马进杰,刘萍,马百平. 酸枣仁化学成分及其镇静催眠作用研究进展[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1,(03)
.
[7] 王卫记,罗建光,孔令义. HPLC-ESI-MS~n分析酸枣仁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21)
.
[8] 彭善祥. 酸枣仁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结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09,(04)
.
[9] 彭智聪,朱建军. 酸枣仁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01,(01)
.
[10] 任风芝,栾新慧,赵毅民. 酸枣仁药理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基层中药杂志, 2001,(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