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丽颖,张丽萍,李建东. 松嫩草原野大麦、星星草过氧化物同工酶、酯酶同工酶的研究[J]. 四川草原, 1989,(03) .
[2] 陈智华,苗佳敏,钟金城,马啸,陈仕勇,张新全. 野生垂穗披碱草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研究[J]. 草业学报, 2009,(05) .
[3] 严学兵,周禾,王堃,王成章,郭玉霞. 我国9种披碱草属植物的系统学关系[J]. 草业学报, 2009,(03) .
[4] 余玲,王彦荣,孙建华. 野大麦种子萌发条件及抗逆性研究[J]. 草业学报, 1999,(01) .
[5] 董卫民,李阜憬,王殿才,刘长发. 野大麦人工栽培驯化试验[J]. 草业科学, 1992,(05) .
[6] 严学兵,王堃,王成章,郭玉霞,周禾. 不同披碱草属植物的形态分化和分类功能的构建[J]. 草地学报, 2009,(03) .
[7] 孔芳,王海燕,赵彦,纪剑辉,曹爱忠,王苏玲,周波,王秀娥. 加州野大麦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及其核型分析[J]. 草地学报, 2007,(02) .
[8] 李红,杨允菲,卢欣石. 松嫩平原野大麦种群可塑性生长及密度调节[J]. 草地学报, 2004,(02) .
[9] 王照兰,杜建才,云锦凤. 披碱草与野大麦的属间杂交及F_1代细胞学分析[J]. 草地学报, 199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