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董传亮,潘丰,史仲平. 基于自我联想神经网络的谷氨酸发酵在线故障诊断[J]. 中国酿造, 2009,(02) .
[2] 林妙佳,蒙绮芳,周锡梁. 组氨酸生产中间控制方法的研究[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1,(04) .
[3] 宋佳,刘建成,魏东,娄恺. L-组氨酸高产菌种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研究进展[J]. 新疆农业科学, 2007,(S2) .
[4] 史楠,刘辉,陈宁. L-组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 生物技术通讯, 2006,(05) .
[5] 赵建云,张伟国. L-组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优化[J]. 生物技术, 2008,(03) .
[6] 邱雁临,梁亮,邢广健. 谷氨酸棒杆菌S_6产L-组氨酸发酵工艺的研究[J]. 中国酿造, 2008,(01) .
[7] 倪永年,齐明,朱艳君. HPCIM与荧光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谷氨酸和甘氨酸[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
[8] 张昌伟,徐庆阳,李梅,陈宁. 响应面法优化L-组氨酸发酵培养基[J]. 发酵科技通讯, 2007,(04) .
[9] 郭四化,吕俊,许文松. L-组氨酸不对称转化的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