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娅丽,李毅,陈晓阳.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林业科学, 2008,(02) .
[2] 王娅丽,李毅.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的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02) .
[3] 庞广昌,姜冬梅. 群体遗传多样性和数据分析[J]. 林业科学, 1995,(06) .
[4] 秦嘉海,王进,刘金荣,谢晓蓉. 祁连山不同林龄青海云杉对灰褐土理化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J]. 土壤, 2007,(04) .
[5] 罗建勋,顾万春. 云杉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J]. 林业科学, 2005,(02) .
[6] 李斌,顾万春,卢宝明. 白皮松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J]. 生物多样性, 2002,(02) .
[7] 沈新平,沈明星,顾丽,龚丽萍,季红娟,姚月明,王建平,高飞,顾芹芹. 太湖流域晚粳稻地方种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J]. 生态学报, 2007,(01) .
[8] 李丹,彭少麟. 三个不同海拔梯度马尾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J]. 生态学报, 2001,(03) .
[9] 张大勇,姜新华. 遗传多样性与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J]. 生物多样性, 1999,(01) .
[10] 胡启武,欧阳华,刘贤德. 祁连山北坡垂直带土壤碳氮分布特征[J]. 山地学报, 2006,(06) .